校服款式单一品质不高 学生不愿意穿但又不得不穿
服装行业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一些校服样式呆板、制作粗糙,学生们不愿意穿但又不得不穿。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 赵永辉摄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方素菊
一提到校服,人们马上联想到宽松肥大的运动装,裹在里面的学生显不出应有的青春朝气。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对学生装的款式、面料有了更高的要求。业内专家指出,学生装款式应符合学生的审美需求,能反映出时代风貌和地域文化特色,我省的校服市场面临改革与创新。
“校服很丑但不得不穿。”日前,在河北省纺织与服装行业协会学生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学生装专业委员会主任徐爱新的一番感慨引起了与会专家们的共鸣。
省纺织与服装行业协会副会长刘连红指出,从目前全省中小学生着装情况来看,存在校服的样式比较呆板,制作粗糙,学生们不愿意穿但又不得不穿等问题。
据了解,学生统一着装是各学校实行标准化管理、无差别教育的重要措施,也是各学校形象建设、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从上个世纪90年代城市中小学生开始统一着装起,我国的学生装多以运动服的形式出现,既利于学生活动,又减轻了学生家长负担。
20多年来,“校服就是运动服”的印象,一直扎根在绝大多数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的心里。
某中学生小董表示,她不喜欢现在的运动式校服,觉得太丑,穿上去松松垮垮的,一点儿也不时尚。她认为,校服应该更别致一点儿,能体现自己学校的特色,
学生家长杨女士告诉记者,孩子每天穿着运动校服,太老套了,看上去挺不舒服的。时代在发展,学生穿的服装却仍是老样子,穿上一点儿也不精神,现在经济条件好了,家长们也希望自己的孩子穿得舒服又漂亮。
一些校服款式、面料难以展示学生青春风貌
在河北省纺织与服装行业协会学生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与会专家认为,一些学校订做的运动装存在款式陈旧,以及因价格过低而导致的质量问题。
“事实上,很多学生讨厌校服但是并不是讨厌运动装,他们是对校服的款式和面料反感,如果校服也能够像运动品牌专卖店的服装一样款式新颖,他们还是爱穿的。”徐爱新认为,运动装符合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它具有活动自由、保养简单、价格低廉等优点。多数学校为了降低学生家长在服装开支上的压力,只能采取抓大放小的原则,于是造成了今天运动装一统天下的局面。
刘连红认为,学生装产业是服装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充满时代气息的产业,展示着青少年的青春风采。一些学生运动装因为宽大松垮的形象特点很难体现学校文化和民族文化内涵,容易导致学生养成随意性强的习惯。
“既经济实惠,又美观大方”,中学生家长杨女士说出了自己的期待。学生校服在遵循减轻家长负担的原则下,如何从款式、面料上体现学生青春活力的特性,是目前许多家长所期盼的。
期待校服面料、款式改革
新时期,学生服装被寄予了新的希望,除了标准化之外,又加上了美观、舒适、环保、健康等新的元素。
刘连红认为,我省是服装大省,但不是服装强省,在学生装研发、生产方面是弱项。大的服装生产企业参与校服研发生产的比较少,多数生产厂家规模小,设备落后。这就形成了校服产品档次低、花色品种少、质量不能达标等情况。“学生穿着不舒服,家长看着不顺眼,学生装行业的规范和改革势在必行。”
那么,未来的学生装应该朝哪一方面发展呢?
河北美术学院服装学院院长李珍认为,服装的发展经历了从基本的御寒蔽体到文化品位的过程,学生装也应该遵循这个规律。学生装作为特殊服装不能完全追随时尚,必须要体现我国的民族文化特点,符合学生的身份和年龄特征,体现学校的治学理念和民族文化特点。必须要从款式设计上入手,再结合学校的治学理念、对外交流活动等的需要,形成具有鲜明地域和文化特点的学生装设计作品。“如果从成本控制上来考虑,可以从城市文化角度上寻求统一,形成以城市形象为主要识别要素的地区学生装体系,不单纯追求学校文化的个性化,便可大量降低成本。”学生装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李庆芳说。
据统计,我国现有在校学生约2亿人,我省在校中小学生约为760万,这是一个庞大的服装消费群体,每年仅校服需求量就达到1500多万套(按每人冬夏两套计算),产值达到13亿元以上。
“学生装是一个市场潜力巨大的行业,要改变我省学生装处于弱势的现状,必须培养和打造我们自己设计的款式和品牌,使我省的学生装产业做大做强。”刘连红表示,目前成立学生装专业委员会的工作之一就是依托学生服装设计企业平台,对全省大中小学生校服及便装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生产,带动全省相关产业发展,让学生穿上安全、美观、经济的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