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生涯漫长,学生穿着校服、一穿就是十几年 ,我们应给与符合他们世代气息的校服
我喜欢校服,更希望穿校服,但我从未穿过校服,中学时代在六十年代中度过,那时百姓穿衣均发布票,一年多季穿用。偶尔只是在苏联、东欧等影片中看到国外的学生在校园中穿着整齐如一且美丽端庄的校服,心里不免好生羡慕。文革后读大学,那时内心好想穿校服,或许是想让人们知道自己的职业或身份。说它是虚荣心也罢,还是荣誉感也好,似乎领略到校服的确是可提高人的集体荣誉感的。
校服应是校园文化的一片绿叶,她既能反映出校园学生的精神风貌,还可增强学生们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提高学校的凝聚力,媒体中时有报道:身着某学校校服的学生,在公共汽车上扶老携幼,礼貌让座;街头上身着某学校校服的学生仗义而出,挺身相助、扶正压邪,等等都不能不说其中亦有校服的功能作用,其次,学校统一着装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的衣生活观念,避免校园中崇尚名牌、追潮赶时的风气,使青少年从小就培养爱整洁的习惯和健康的审美情操。因而,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着装水平亦应从娃娃抓起。第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具备不同的生理特征,不同的学校应当有着不同色彩、款式、面料的校服,校服关联着美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人体工程学等多学科,并随时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而不断改变着。
纵览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的校服文化,我们不能不感受到与之明显的差距,日本青少年从幼稚园到大学毕业都统一着装,其藏青立领的学生服,在世界各国人的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青春形象;英国校服秉承着传统贵族式气息,至今还活跃在大多英联邦国家领域中;俄罗斯学生服的活跃与绚丽多彩,蕴藏其渊源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德意志民族的校服更加漂亮了,列队行走在街头上,简直就像开出了一支威武的军队……
博大精深的几千年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细析起来,其实也可称作是一部深邃的中央大国制服文化史,校服作为制服文化的组成部分,勿容置疑地更需要发扬光大。近年来,我国校服文化正在普及和发展之中,但如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校服文化实在是一个应该多方位探讨和研究的课题。就说当前全国各大、中城市都致力于城市学生服款式的方式,笔者实在不敢苟同,校服作为一个学校的教育思想和文化表征之一,应当有其鲜明的文化内涵和标识特征,尤如其教育特色一样,而不能千人一面,倾城一款的学生服一统的局面。今日的世界是多元的、个性的世界,今日的生活是多彩的生活,应当尊重和倡导每所学校的个性文化、特色文化、母校文化。让祖国的百花园中,显现出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欢腾局面。这是一种方向。